2020年8月以來,電子信息產業專班立足我區實際,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培新育優,加快扶持新產業、新業態,集聚態勢初步顯現,并對潛力型企業“扶上馬、送一程”,提升創新能級;另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部委支持,在產業招商、對外交流合作方面成果顯著。
一年多來,電子信息產業取得長足發展,成為我區數字化轉型的主導力量。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自主系統軟件和工業軟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創新,信息技術、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賦能,一批新業態新模式如雨后春筍旺盛生長。
目前全區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共有117家。預計全年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超過450億元。
內外齊發力產業加速跑
數據,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重要生產要素,也是我區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關鍵要素。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同意寧夏回族自治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明確同意在我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成為全國8個樞紐節點之一,承接國家“東數西算”戰略任務。寧夏也成為全國唯一“交換中心+樞紐節點”雙中心省區。被列入國家樞紐節點,標志著我區進入國家數據中心重大生產力布局。與此同時,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掛牌運營,成為全國4個試點之一。我區建成亞馬遜、美利云、中國移動等7個大型數據中心,總裝機能力65萬臺。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總指數位居全國第九、西部首位。
在《自治區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已明確將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作為“十四五”我區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提出打造形成中衛市數據中心集群發展和銀川市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的雙輪驅動,以及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多地聯動的發展方式。
打開外向通道,合作共享成果,目光所及之處,蘊含勃勃生機。
不久前,由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主辦的江蘇·寧夏數字經濟合作線上推進會以視頻形式召開,會上正式發布“蘇寧云”平臺。江蘇寧夏數字經濟合作平臺上線運行,打通了兩地數字經濟合作信息共享通道,可及時推送兩地的產業政策和供需合作信息。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江蘇朗坤智慧公司化工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雪浪數制科技公司工業園區智能制造服務平臺等9個項目已在我區落地;銀川華信智信息技術公司、寧夏電通物聯網公司、寧夏中小在線資信服務等7家企業在江蘇開展了產學研用合作。與此同時,自治區還與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簽署了數字經濟合作協議,共同推動雙方加快產業布局和項目謀劃落實,共謀產業協作格局、共建產業發展生態、共享產業發展成果。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為擴大“朋友圈”,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去年,我區還舉辦了中阿博覽會數字經濟展、2021銀川國際智慧城市峰會、2021云天大會等,打造行業交流合作的峰會,邀請專家學者為產業把脈、出謀劃策。
精準招商,才能靶向發力。擴大合作,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在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推動下,各地各部門先后組織赴福建、廣東、深圳、江蘇等?。ㄊ校╅_展招商對接活動,簽約了一批優質項目,中環股份、九天智能、中國電子信息等國內龍頭企業紛紛落戶我區。
園區成為數字賦能新高地
落好關鍵“一顆子”,激活發展滿盤棋。銀川經開區作為全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布局“一核一基地”中的“一核”,去年以來,已吸引藍思科技等一批國內龍頭骨干企業落地,推動單晶硅材料、工業藍寶石、集成電路大尺寸硅片等一批大項目加快建設,成為全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銀川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推動園區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園區以“建鏈、強鏈、延鏈、補鏈”的發展思路抓轉型,圍繞電子信息、半導體材料、智能終端制造等電子信息產業鏈成功引進深圳電通緯創集成電路封測生產基地、深圳市日永光電銀川 5G光學產業園、江西銀鑫匯智能科技產業園等一批電子信息產業優質項目;加快推進鑫晶盛工業藍寶石晶體制造加工、盾源聚芯大直徑半導體級硅部件、天通銀廈藍寶石襯底材料等一批電子信息產業重點項目,形成了電子制造業全產業鏈的聚合效應。
審度時宜,慮定而動。一年多來,自治區“一核一基地”多區發展布局順利推進,銀川經開區、中衛西部云基地、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吳忠金積工業園區、銀川中關村創新創業科技園等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相繼發力,全區引進培育了寧夏中環、中欣晶園、亞馬遜、西云數據、共享創新中心等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形成了龍頭企業引領,上下游企業互動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了鋰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產業鏈條。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全區積極培育壯大數字企業,建立企業梯隊培育機制,專項資金加大對成長性強的企業給予支持力度。舉辦全區第三屆工業App創新應用大賽,評選出16款優秀工業App,組織參加全國工業App大賽,8件產品入圍全國決賽,數量位居西北5省區第一、西部12省區(市)第二,2件產品活動獲得全國大獎。與此同時,打造示范促進融合,支持13個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推動大數據在各行業各領域的融合應用。加快謀劃推進智慧園區建設、重點工業企業四大改造、工業十大行業數字化轉型,組織實施60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成44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一批先進制造轉型樣板。
2022年,我區將力爭實現新培育電子信息產業規上企業20家,年內完成產值超600億元,同比增長40%。(記者 徐佳敏 丁建峰 李志廷)
5G賦能讓電力服務更智慧
記者 李志廷
在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豐登110千伏變電站內,一臺5G無人機起飛,按照事先設定好的路線進行飛行巡視。5G無人機拍攝到的高清畫面實時回傳到終端,并自動生成巡檢報告,實現了“云巡線”。
在銀川城市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項目,5G基站、變電站、北斗基站、無人機、智能巡檢機器人等技術和設備,被神奇地融合在一起。
“通過5G+北斗精準定位,還能圓滿完成跨城市無人機巡線,省時、省力、效率更高。”國網銀川供電公司互聯網辦公室副主任買波告訴記者,現如今,在輸電線路智能巡檢裝置上應用5G技術,巡檢人員可在上千伏的變電站內,用一臺5G無人機,按照事先設定好的路線進行飛行巡視,5G無人機拍攝到的高清畫面實時回傳到終端,并自動生成巡檢報告。
隨著電網技術的發展和電網規模的不斷擴大,國網銀川供電公司在電力巡檢、帶電作業等領域,研發應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新裝置,如無人機深度運用、電力工人帶電作業、機器人巡檢等,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為銀川地區電網實現高質量發展嵌入了強勁的“智能芯”。
科技賦能下,“窺一葉而知全局”不再是空談?!耙郧埃扛舭胄r就要對巡檢裝置進行監測拍照,用上5G技術后,巡檢裝置不僅能實時監測拍照,傳輸回的畫面也更加穩定、清晰,隱患源一目了然,有助于運維人員判別故障類型,縮短搶修時間?!辟I波說。
與此同時,5G基站和北斗地基增強站的建設把電力用戶及其設備、電網企業及其設備連接起來,通過信息廣泛交互和充分共享,實現數字化管理。2020年10月,寧夏首個北斗精準服務網地基增強系統基準站建設工作完成,在重點區域如輸電線路沿線、地質災害高發地區、偏遠無人地區的定位精度從米級躍升到厘米級。借助該基站,輸配電巡檢人員如同有了“千里眼”和“透視眼”。“一旦發生地質災害,無需現場查看,就能了解變電站、輸電鐵塔等電網設施有無受損,特別是肉眼難以覺察的危險隱患,哪怕只是幾毫米的位移,也無法逃脫北斗的‘法眼’,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眹W銀川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寧夏九天智能科技:
聚攏上下游企業 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鏈
記者 丁建峰
“希望聚攏上下游企業,建設集研發、智能制造、千人專家工作站、孵化中心、雙創基地等于一體的新型綜合性電子信息產業園區?!?月10日,九天智能科技(寧夏)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杰介紹新一年企業愿景時說,將在電子信息半導體及新材料領域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努力躍居西北半導體模塊領域前列。
在自治區電子信息產業專班和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兩級政府的共同支持下,九天智能科技(寧夏)有限公司年產2億片半導體模塊一期項目從洽談到投產只用了短短61天,是自治區成立電子信息產業專班以來首個投產的電子信息產業智能制造項目。目前寧夏九天智能科技所生產的太陽能光伏核心半導體器件已位居全國前列,填補了自治區乃至西北地區光伏新能源產業電子信息半導體的空白,強鏈補鏈。
“較之傳統產業,電子信息產業見效快,增量大,產業化發展速度更快。”九天智能科技(寧夏)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杰介紹,太陽能光伏和新能源、北斗技術導航應用以及工業無人系統控制是該公司三大業務板塊。二期項目計劃總投資16億元,重點發展以半導體智能制造、北斗及新能源半導體器件、電子信息新材料、通信電子、工業電子器件、云計算、大數據和軟硬件產品研發等產業。園區全面達產后,預計總產值約30億元。
抓好項目建設,助推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李志廷
項目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是經濟的根基,是一個地方發展的支撐和脊梁。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對于促進社會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年來,我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呈加速態勢,基礎設施“硬”支撐與政策制度“軟”環境不斷優化,但整體發展水平同發達地區和周邊省份相比還存在差距,在產業結構、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弱項。
項目是投資的載體,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實踐證明,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最終要體現在項目建設上,誰的大項目好項目多,誰的發展質量就會更高,發展速度就會更快。新一年做好電子信息產業工作,我們要大力抓好項目建設,讓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生效。
各地各相關部門要緊緊圍繞“打造西部有一定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高地”的戰略目標,搶抓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寧夏)建設重大機遇,用足用好國家政策,謀劃生成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抓好統籌協調,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做大量級、做強能級、做優品級。
中科寧夏超算中心二期項目、新建國家文化大數據系統(寧夏)、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隆基樂葉3GW單晶電池、杉杉能源鋰電池正極材料、鑫晶盛工業藍寶石……一個個項目就像一個個音符,奏響了寧夏電子信息產業的激昂樂章。讓我們迅速行動起來,以腳踏實地的定力、舍我其誰的擔當,集中精力抓項目,全力以赴抓落實,用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不斷為我區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支撐、注入新活力。
專家點評
自治區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 劉彩霞
近年來,寧夏電子信息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培育出了“智能終端制造、云計算和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三大優勢領域,構建了銀川、石嘴山和中衛等產業集聚區,引進培育了一批龍頭骨干企業,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未來發展前景大好。但與此同時,還存在著產業規模不大、龍頭企業不多、集聚融合度低、技術人才不足等問題,需從規模、龍頭、集群和人才四個維度積極探索全區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加大招引力度,擴大產業規模。擴大產業規模、做大產業總量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依托我區現有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聚焦存量提升,積極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圍繞手機、計算機零部件制造,智慧醫療、智慧家居、智慧健康、智能交互等新型智能設備,裝備制造、冶金、化工等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構建在總規模、總產值上有更大突破的產業園區經濟體系。
加大扶持力度,培育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能夠對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具有很深的影響、號召力,起到很強的示范、引導作用。在我區重點發展的智能終端、集成云計算和大數據等領域,需重點扶持一批現有龍頭企業向百億級層次發展,培育一批中型企業,進而帶動我區電子信息產業全面發展。
加大融合力度,增強產業集聚。集成產業能夠形成強大的產業鏈,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產業收益。我區目前初步形成了產業集聚系統,需要依托全區重點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加大行業、企業之間的深度融合,形成產業鏈集成體系。
加大投入力度,打造人才高地。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正如硅谷、中關村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是在強大的高校、科研院所技術研發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區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技術支撐,更需要打造產業人才高地。依托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人才高地,積極發展人才“飛地”,將部分技術研發平臺建到北京、上海等人才聚集區,借力發展本地產業,為我區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好人才儲備。 (記者 徐佳敏 整理)
(圖片均由自治區工業與信息化廳提供)
2020年中衛西部云基地美利云數據中心。
2020年銀川經開區育成中心共5期建筑面積59萬平方米,入駐企業300多家。
寧夏臻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車間。